服务热线:0371--86560892
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
河南黄金物资有限公司

Henan Gold Materials Co.,Ltd

追求卓越 务实创新

追求卓越 务实创新

以家为家,以乡为乡,以国为国,以天下为天下!

首页 >> 党群工作 >>思想火炬 >> 石光银:一辈子只做一件事
详细内容

石光银:一辈子只做一件事

时间:2022-07-15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

在蒙语中

“毛乌素”意为“坏水”“寸草不生之地”
石光银出生在陕西省定边县原海子梁乡
紧邻毛乌素沙漠
他一生都在同沙漠、同贫困作斗争
带领这里祖祖辈辈受风沙侵害、被贫瘠土地所困的乡亲们
创造了治沙奇迹
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

986d1de9952cfbf47c154c4d8243e9c1_640_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  石光银,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。(制图:王婵)


几十年如一日与荒沙作斗争

“一辈子只做一件事——治沙。”
这是石光银践行了40多年的誓言
从1968年带领群众苦战3年
在不毛之地种活了树林
到1984年带头响应个人承包治沙
再到1988年战胜治理难度最大的狼窝沙

38e30fbafc24a1a69d4dff6315ee4553_640_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  石光银在自己最早治理的“狼窝沙”林地里(2020年5月30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
几十年如一日
石光银造林治沙的脚步从没停下
他带领乡亲们先后治理了25万亩荒沙地
硬是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出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
石光银带领群众数十年行之以渐、持之以恒
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
彻底改变了当地“沙进人退”的恶劣环境

“我是党员,必须站出来给大家做个样!”

“不治沙就拔不掉穷根子。我是党员,必须站出来给大家做个样!”
石光银从决定治沙那一刻起
就做好了在沙窝窝里吃苦奋斗一辈子的打算
为了筹措买树苗的钱
他卖掉了家里的几十只羊和1头骡子
还四处借贷

269ce52673ff7a436820b90e87b002f1_640_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png

(图片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)
为了方便治沙
他举家搬迁到了风沙最大的四大号村
带领7家农户一头扎进茫茫荒漠
树种到哪里,人就住到哪里
一捆捆树苗全靠人背
一走就是几里地
吃的是风吹干的黄馍
喝的是沙坑里的浑水

沙窝窝变成了“金饽饽”

治沙最终是为了让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
这是石光银一直以来的心愿和奋斗目标
石光银牢牢扎在了毛乌素大沙漠里
带领乡亲们造林固沙5万多亩
植树5300多万株

1736287112a67edc9bb56a62b6769cc9_640_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  石光银和治沙公司的伙伴们。(图片来源:新华网)
如今治沙公司年产值达1亿多元
纯收入上百万元
极大提高了乡亲们的生活水平

8555348bc9c3a9d443203fe4882e9779_640_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  石光银(左)在自己公司下辖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里查看马铃薯苗的栽种情况(2020年5月30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

曾经的沙窝窝变成了“金饽饽”
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
大家治沙造林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
治沙与致富形成良性循环

43a27c5b605cf4b8497d47e2a9172466_640_wx_fmt=jpe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jpg

  石光银在自己最早治理的“狼窝沙”林地里(2020年5月30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
人进沙退,点点绿洲连成片
岁月流转,治沙英雄已暮年
如今
年过古稀的石光银仍坚守在治沙一线
他的治沙故事还在继续



版权所有:河南黄金物资有限公司     备案号:豫ICP备2021027455号    技术支持:华衡云
服务电话:0371--86560892  邮编:450000    邮箱:hnhjwzgs@163.com    
返回顶部 seo seo